你好,未来人类 - 培养未来人才需要怎样的教育方式

2020-10-28 09:15:10 57

“我们正在用19世纪的体制,20世纪的知识,来培养21世纪的人才。”——这是导演在《你好,未来人类》的开头说出的发人深省的一句话。     


合拓教育


《你好,未来人类》,一部环球教育科技体验观察纪录片。导演陈一佳是一位新手妈妈,带着对当下以及未来教育的诸多疑问,用镜头走访了中国、美国、以色列、英国和肯尼亚五个国家,寻找面向未来的教育答案。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以色列篇。[文末有彩蛋]


以色列:从幼儿园开始培养诺贝尔奖得主,让科学家当幼儿园老师


导演陈一佳与另一位妈妈——雨果奖科幻小说作家郝景芳,一同前往以色列STEAM教育幼儿园,惊奇的发现,他们从孩子2岁半就开始培养科学家,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诺贝尔奖得主了。惊讶的同时,也佩服以色列举国培养科技人才的魄力。


STEA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数学(Mathematics)五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STEAM课程重点是加强对学生上述几个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以及解决真实情境下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从2011年开始,以色列幼儿园便开设了STEAM课程。STEAM课程上,孩子们会接触到物理、数学、英语、编程等多学科,并通过学科融合来学习并解决问题。孩子们接触到的课题涵盖但不限于宇宙、载人航天等前沿科学领域。


而为了匹配培养科学家的师资,在幼儿园阶段教授STEAM课程的老师都是该领域有着一定天赋和资历的专家,例如物理工程师,名副其实的科学家。


在以色列,大家都会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去思考未来需要怎样的人——科技型人才。从诺贝尔获奖者到孩子的家长,大家都认为科学家才能创造新技术。因此,纪录片所采访的家长,都非常认可从幼儿园阶段就开始科技启蒙的实践。


家长和学校的价值观高度统一,重视科技与教育,已成为以色列全民的共识。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何连幼儿园的老师都是实实在在的科学家了。


合拓教育


综合素养愈发受到重视,现代教育应当培养适合未来需求的创新人才


给幼儿园配备科学家当老师,或许这方面我们还不能跟以色列相比较,但重视孩子创新素养培养的STEAM课程,近年来逐渐受到我们的重视。


“老师讲、学生听”是我们国家长时间以来中小学教育的主要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弊端正逐渐显现。


曾经有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真实案例,一位中国知名大学毕业生到美国攻读博士,阻碍他实验进度的原因竟然是用不好螺丝刀。由此可以看出,我们所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素养方面成为了科研创新道路上的“拦路虎”。


科学研究更多需要批判性思考,在科研领域,中国学生乐观、听话的特点表现出了消极的一面。中国学生的特点是自我成长能力很强,阶段性目标明细,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但同时,长期以分数为标尺的单一评价模式抹杀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


好在我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种弊端,国家已经出台了《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向多元的综合评价方式转变。


随着教育综合改革深入“深水区”,学生的综合素养愈发受到重视。从升学方式的变化到课程设置的转变,教育从业者不断反思现状,也不断尝试和调整教育模式,中小学开设STEM课程便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STEAM不仅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学习态度和学习方式。在未来,以创新思维为代表的基本思维能力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思维模式是无法在笔试中体现的。


如果说考试能有效地让学生“掌握知识”,那么STEAM教育则希望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团队合作,想出方案,行动落实,在一次次碰撞中收获成长。这显然是更符合面向未来需要的具备综合素养人才的培养方式。


合拓教育


STEM课程提供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整体上更多呈现学生的可能性,这是现代教育应该提供的。国创中心青少年基地关注我国青少年成长发育和创新教育,研发出中国首套完整的青少年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带给家长和孩子们全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这套课程体系以全球最新的创新方法论与系统工具C-TRIZ为核心,通过在STEAM基础上升级完善的STEMIE教学法和PBL项目式学习方式,帮助孩子们挖掘潜力,培养兴趣,注重过程参与和实践,真正培养孩子们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真正面向未来需要的创新人才。


创新素养要从小开始培育,而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项目式教学,则成为眼下基础教育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科技创新其实可以很简单,教育的转变要求我们立足未来,立足长远。


电话咨询
在线报名
课程介绍
QQ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