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 教育部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一文读懂八大问题

2020-01-14 17:15:44 72

近日,教育部考试中心发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和《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该体系从高考的核心功能、考查内容、考查要求三个方面回答了“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考试本源性问题,从而给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在高考领域的答案。


这将成为未来新高考改革、高考命题和高考实践的重要指南,也将成为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


合拓教育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哪些内容?中国高考又会有哪些新变化?

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本文在此整理并阐述有关《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八个问题,带你快速解读、一文读懂。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什么?


高考评价体系由“一核四层四翼”组成。


其中,“一核”是高考的核心功能,即“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回答“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为高考的考查内容,即“核心价值、学科素养、关键能力、必备知识”,回答“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为高考的考查要求,即“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回答“怎么考”的问题。


总结来说,就是阐述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三个核心问题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


合拓教育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怎么产生的?


201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深化高考内容改革。2014年启动的新高考改革,着力于教-考-招等领域的全景式改革,探索出了一条分类考试、综合评价、阳光招生、多元录取的道路。


从2016年起,教育部考试中心牵头组织华南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5所高校的150余位专家参与,深入总结我国高考内容改革的成功做法,充分借鉴国外考试的先进经验,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历经3年时间研制完成高考评价体系。

这是中国考试战线推动学科命题标准化、科学化,实现考试现代化的里程碑式举措,该评价体系将成为高考命题和学生应考的重要指南,这对引导教学和高考综合改革具有纲领性的意义。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考查内容是什么?


1.核心价值指标体系

合拓教育

2.学科素养指标体系


合拓教育

3.关键能力

知识获取能力群,主要包括:语言解码能力、符号理解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信息搜索能力、信息整理能力,等等。

实践操作能力群,主要包括:实验设计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转化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应用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等。

思维认知能力群,主要包括:形象思维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演绎推理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等等。


4.必备知识

理解并掌握人文社科的基本问题、原理与思想,尤其是人文思想的正确立场、观点与方法。

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科学精神与思维方法。

掌握运用语言或其他符号形式进行表达的知识。


哪些人需要关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


专家指出,高考评价体系是制定命题标准的基本纲要,也是学生复习备考的重要参考也是考试评价的准绳和量尺,为考试评价建立了全面的评价标准,可以检测试题是否全面涵盖了考试目标,可以检测考试目标实现的程度以及考试要求达成的幅度。高考评价体系是高考命题、评价与改革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南。

主要供高考命题人员、高考研究人员、教育考试管理人员以及广大师生学习参考使用。

2019年11月底12月初,山东、海南等省市举行了一次适应性考试,试题主要就是依据高考评价体系的指标来命制的,试题结构和内容等变化很大,向全国传递了一个信号,即从2020年开始,无论是全国卷,还是各省命制的试卷,都将全面对标高考评价体系。高考评价体系的发布,必将对高校优秀人才的选拔以及基础教育的改革起到积极的导向作用和推进作用。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有何创新之处?


在教育功能上,实现了高考由单纯的考试评价向立德树人重要载体和素质教育关键环节的转变。在评价理念上,实现了高考由传统的“知识立意”“能力立意”评价向“值引领、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知识为基”综合评价的转变。在评价模式上,实现了高考从主要基于“考查内容”的一维评价模式向“考查内容、考查要求、考查载体”三位一体评价模式的转变。


全新的评价模式,对学生思维的考查远大于知识的考查不仅考查知识的记忆、储存、理解,更考查知识的迁移,素养的培育和能力的提升,贴近生活,德智体美劳的综合素质考查,将成为新的评价理念,直接瞄准学生的全面发展、全面培养。


独立的学科化操作,建立新的单科评价体系,根据学科特色,建立符合自身学科素养培育的评价体系。标准化测量,新的高考评价体系对考试内容不再简单框定,高考评价体系向全社会公开发布,明确界定对考生的能力要求和测量标准。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考试大纲吗?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不是考试大纲,也不是界定考试范围的规范性文件。高考评价体系是综合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而形成的考试评价理论框架。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学校日常教学有何影响?


根据《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描述,在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衔接中,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


例如,高考注重基础性,强调基础扎实,促进学生系统掌握各学科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从而促进教学回归课堂教材,夯实学生成长的基础。

又如,高考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有助于高中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有助于高中积极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对高考命题会有哪些影响?


就如前文所述,在与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衔接中,在考查要求上,高考评价体系突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促进高中教学方式改革,助力发展素质教育。

所以,在未来的高考命题方向上,极有可能会出现多种情境设计题 。各学科根据学科特点,将考查情境具体化,将情境分为学习情境、生活情境、社会情境、学术情境、实践情境、科学实验和探究情境等。


国家对K12科技创新教育和PBL教学方式的重视和期望


早在《“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国家就强调和倡导要以增强科学兴趣、创新意识和学习实践能力为主,完善基础教育阶段的科学教育,拓展校外青少年科技教育渠道,鼓励青少年广泛参加科技活动,加强青少年时期的科技创新教育,提升青少年科学素质,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去年年末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中要求中小学教学要强化学生实践操作、情境体验、探索求知、亲身感悟和创新创造;积极推动学生开展研究型、任务型、项目化、问题式、合作式学习;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以独立或小组合作方式开展实验探究;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培育学生的兴趣爱好、创新精神、科学素养和意志品质。

现在,《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又将通过开放性、探究性情境的设计,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考查和培养纳入到高考评价体系,以引导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积极探索基于情境、问题导向的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体验式等课堂教学,开展验证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教学,助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不论是刚刚发布的《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还是早先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实验教学的意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都在反复强调和倡导: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以及项目式、互动式、探究式、情境体验式的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足以说明国家及教育部对于国际主流的K12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和PBL教学方式的重视和期望,而我们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中心青少年基地在这条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走在了最前面,成为我国在普及K12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推广实施技术创新方法与创新工具的重要力量。

国家技术创新方法中心青少年基地自主研发的一整套适用于k12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超级发明家》已经在青少年教育中发挥作用,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继续研发更多适合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的教材教具,为我国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服务,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培养国之栋才而努力。


电话咨询
在线报名
课程介绍
QQ客服